启用新式标点符号100周年
说起标点符号,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那么您知道标点符号是怎么诞生的吗?100年前,1920年的2月2日,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诞生。 标点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和作用的书写符号。在中国古代文书中,一般不加标点符号,而是通过语感、语气助词、语法结构等断句(在文章里加入“句读〈jù dòu〉符号”:句号表示句子的完结;读号貌似当前的顿号,表示语气的停顿),这样就经常出现歧义、造成对文章字句的误解;例如清代诗人赵恬养《增订解人颐新集》中“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另一说我是客,不是我)一句就有七种解释方法。 古代中文无通用的标点符号,到了19世纪开始使用“。”作为断句。实际上,中国从先秦时代就已经有标点符号,可以从20世纪以来的考古文物中见到,只不过这些符号没有统一的标准罢了。 在古人的记载中,《宋史·何基传》称赞何基:“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其实,远在甲骨文、青铜器铭文时代,中国就已有一种颇为奇特的标点符号萌芽了。汉代表示断句的符号是“、”和“。”。“、”用来表示较小的停顿,“。”表示较大的停顿。 宋刻本也有仿照校书式印上圈点的,但不多...

查看详情 >

语言与文化

推荐理由:本系列介绍了人类非洲起源的假说引出语言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

汉语言修辞

推荐理由:您知道汉字距今经历了多少年的历史么?您知道汉字又是怎样一步一步成为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形态的么?您知道那些著名的古代文明都有哪些么?您知道这些古代文明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又是什么样子的么?您还在认为汉字只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么

语言笔记

作者: 孙晓静 编

语言文化和语言教学专辑

作者: 罗志野 张福林 主编

现代语言学研究

作者: 宗薇 著

文化视野下的语言研究

作者: 李生信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