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石窟艺术之响堂山石窟

在河北邯郸峰峰矿区的山脉中,两座石灰岩山体拔地而起,东为鼓山,西为滏山,山间石窟密布——这便是响堂山石窟。
响堂山石窟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以北齐皇室开凿的洞窟最具艺术价值,在太行山深处留下了一段融合胡汉、兼容南北的艺术传奇。
响堂山石窟(图自图虫网)
开凿历史
响堂山石窟坐落在太行山脉伸向华北平原的一支余脉上,其开凿与北齐王朝的兴衰密不可分。
公元550年,笃信佛教的高洋建立北齐政权,定都邺城(今河北临漳)。鼓山、滏山地处邺城西北的交通要冲,又因石灰岩质地坚硬细腻,成为皇室营建石窟的首选之地。
响堂山石窟由三组石窟群构成,具体为南响堂十二窟、北响堂九窟及水浴寺二窟,三者互为呼应,共同构成了这一规模宏大的石窟艺术集群。
据常乐寺内一通镌刻于1159年的石碑记载,北响堂石窟开凿于北齐文宣皇帝在位期间(公元550—559年)。在九个洞窟中,以北洞、中洞、南洞最为引人注目,它们不仅体量恢宏...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