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之京绣
发布时间:点击量:286

在中国的众多绣种中,有一种刺绣工艺常见于荧屏之上。朱红明黄的配色、雍容气派的纹样,从蟒袍玉带冠盖华服,或端庄典雅,或华丽繁复,宫廷刺绣点缀其间,令中国宫廷服饰更为绚丽精美。

 

如今,受宫廷刺绣影响发展而来的京绣,仍在编织独属于中国审美的大千万物。

 

京绣,又称宫绣、宫廷绣,乃“燕京八绝”之一,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它以北京民间刺绣为基础,充分吸收融合了各地方绣种之所长,最终形成了独有的艺术风格。

 

中国刺绣勾勒世间万物(图自图虫网)

 

宫廷绣品

 

北京拥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辽、金、元、明、清五代的都城,宫廷艺术底蕴深厚,为京绣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兴盛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京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南宋时期,《契丹国志》中有描述,当时的燕京“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

 

到了辽代,京绣步入发展高峰。据史料记载,此时的燕京专门设有绣院,所制的绣品主要进贡宫廷,用以帝王、侯爵服饰。近年来,我们从辽墓出土的大量衣物中都可以看到如全枝花、牡丹花等各种精美的花鸟刺绣,花样新颖,绣工高超。

 

元代时期,朝廷召集大批全国各地优秀的绣匠进京,使得京绣的技艺和绣品质量进一步提高。明朝以后,京绣的发展更为兴盛,在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方面的特点更加鲜明,工艺愈加规范,规模逐渐扩大。

 

刺绣工匠精益求精(图自图虫网)

 

至清代,宫中设有绣花局。京绣广泛吸纳、融合各地绣种技艺与精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清宫刺绣。光绪年间,京绣更是名扬海内外,以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而著称。

 

清王朝灭亡后,为宫廷服务的绣工散落民间,京绣开始以个体作坊的形式生存。宫廷艺术与民间刺绣相结合,让京绣既保持了原有的艺术特点和针法工艺,在图案纹饰上又贴近生活与人民,具有鲜明的民俗化气息。

 

新中国成立后,京绣工匠们精进技法、打磨工艺,为世人带来了数不尽的文化瑰宝。201411月,京绣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独领风骚

 

根植于中国北方,京绣与浸透着温润气质的南方刺绣风格迥异。它构图严谨、图案丰富、寓意深刻造型往往端庄稳重、设色典雅,有雍容华贵的宫廷气质,在用材、针法、色彩、纹饰等方面极其讲究。

 

龙袍刺绣作品(图自图虫网)

 

京绣选用最好的锦、缎、绸为面料,绣线在使用以蚕丝所制成的绒线之外,还会将黄金、白银锤制成箔,捻成金、银线用于绣制。绣品的关键部位镶缀着珍珠、翡翠、珊瑚、孔雀羽毛等贵重材料,给人以豪华大气之观感。

 

在针法上,京绣吸取了各地绣种精绝的技艺,有齐针绣、套针绣、滚针绣、施针绣、滚针绣、切针绣、平金绣、打籽绣、盘金绣、圈金绣等针法。其中,平金打籽绣是京绣最具有代表性的针法。该针法先以真金捻线盘成吉祥图案,再将丝线结成细小的线疙瘩,铺展于绣面之上,最终呈现精致富丽的视觉效果。

 

色彩上,京绣配色鲜艳,在追求色彩丰富的同时,讲究颜色的协调统一,整体艳而不俗。黄、红、蓝、黑等颜色是京绣主要使用的色彩,寓意各有不同。黄为权,红为喜,蓝为贵,黑为玄,京绣多年的宫廷审美造就了其层次丰富、底蕴深厚的色彩搭配。

 

中国绣品色彩丰富(图自图虫网)

 

“图必有意,纹必吉祥”,京绣的纹样图案追求寓意的吉祥,以龙凤图案、飞禽走兽、吉祥八宝、山水花鸟为主,通过谐音、象征、会意、借代等表现手法,传达祈福纳祥、驱邪避恶的美好愿望。

 

因此,相较民间绣图案所体现的乡土风情、人文意趣,京绣的题材寓意高雅,“口彩”饶有趣味。如绣品中的日月星辰代表胸襟的开阔,山体雄伟意味镇定,龙之神秘寓意变化,兽尊象征孝忠,水藻、火和米则分别表示洁净、光明和养民等。

 

始于宫廷,一针一线,尽显皇家气派;流入民间,一绣一色,尽是人生百味。这就是令人叹为观止、惊艳世界的京绣艺术。


 

 

来源: 中国网、古建中国、搜狐网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