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与大熊猫齐名的“国宝动物”,长得最像人类的“雪山精灵”。它有着猩红色的“性感”嘴唇,也是少数有笑肌、会微笑的动物……
作为地球上稀有的珍贵动物之一,金丝猴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五大种群全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金丝猴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图自图虫网)
五大种群
金丝猴是对一类具有“朝天鼻”特征的猴子的统称,它们在动物分类学中隶属于灵长目猴科疣猴亚科仰鼻猴属。这类猴子全世界共有5种,即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缅甸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
目前,金丝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以及与我国接壤的缅甸和越南。其中,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为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缅甸金丝猴见于缅甸北部和云南高黎贡山中段,越南金丝猴则仅见于越南北部靠近我国边境的区域。
我国分布的4种金丝猴中,最早被科学界知晓的是川金丝猴。一百多年前,川金丝猴和大熊猫一样,都是在雅安市宝兴县被法国博物学家发现并命名。法国博物学家戴维在日记中记述了发现川金丝猴的经历:这种猴子的毛色金黄可爱,身材健壮,四肢肌肉发达。它们的面部特别奇异,鼻孔朝天,几乎位于前额之上,像一只绿松石色的蝴蝶停立在面部中央。
金丝猴互相清洁、嬉戏(图自图虫网)
尽管川金丝猴在湖北、陕西和甘肃也有分布,但由于最早模式物种来自四川,国内均习惯性地称之为“川金丝猴”。
滇金丝猴于1897年被科学界描述命名,鉴于其“仰鼻”特征,以及毛色呈黑白相间的斑块状,又被称作“黑白仰鼻猴;黔金丝猴于1903年被科学界命名,除仰鼻之外,其毛色具有金色、黑褐色及灰色,故又被称作“灰仰鼻猴”。
被发现于1910年的越南金丝猴是一种小型、黑色腹及四肢内侧浅黄的长尾素食猴子,野外种群仅有250只左右;缅甸金丝猴最晚被发现,直到2010年才在缅甸北部首次被发现,之后被证实在我国云南怒江州境内有分布,其中文名便定为“怒江金丝猴”。
生活习性
虽然川、滇、黔这三种金丝猴被发现时间较早,但金丝猴的野外调查以及保护研究到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展开,其数量、分布地、生活习性等信息逐渐为人所熟知。
金丝猴是典型的森林树栖动物,常年栖息于海拔1500至3300米的森林中。为了安全,它们吃、住、行、玩大多在树上,主食有嫩树枝、树叶、树皮、树根、竹笋等,也爱吃昆虫、鸟类和鸟蛋。
群居是金丝猴生活的主要特征,以家族性集群为活动单位,一个族群由几十至上百只猴子组成,最大的可达600多只。一个族群通常又分为若干个“家庭”,每个家庭的雄性公猴为“家长”,内有若干个雌性及其子女。
族群成员之间相互关照,一起觅食、玩耍、休息,闲暇时还有互相梳理毛发的习惯,以增进友谊,加深感情。在金丝猴的小家庭中,未成年的小金丝猴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调皮,也备受父母宠爱。小公猴成年后就会被赶出家庭,在族群内与其他公猴或被打败废黜的原家长一起,组成雄性团队。
金丝猴宝宝在家庭中备受宠爱(图自图虫网)
雄性团队在族群中地位最低,迁移时要负责前方开路,后方护送。驻下栖息时,它们负责外围站岗放哨,进食时将好的位置让给家庭成员,遇到风险或与外族群纠纷打斗,必须冲在前面。
当然,雄性团队中逐渐成熟强壮起来的公猴常常会去挑战族群中年长渐弱的家长,以获得交配权。正是这样的竞争更替,防止了近亲繁殖,保证了遗传基因优化,使金丝猴种群得以繁衍。
生存危机
人们曾相信用金丝猴骨泡制的药酒是治疗风湿病的良药,金丝猴在历史上受到过大规模捕杀。而修路、开矿、放牧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使得金丝猴的栖息地日益减少,各大种群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为了拯救这一国宝级动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以及地方政府建立了许多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区,对金丝猴种群进行严格保护。特别是21世纪之后,国家组织全国性的金丝猴种群数量、保护现状调查,极大促进了对金丝猴种群的保护以及保护管理措施的改善。
以滇金丝猴为例,它们仅分布于金沙江和澜沧江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由于数量极为稀少,滇金丝猴曾一度半个世纪毫无消息,连科研人员都不知道其长相。
此后,云南省通过扩大保护区、开展极小种群野生物种拯救保护、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滇金丝猴云南省保护行动计划(2015-2020年)》、对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居民进行易地搬迁、投入拯救保护专项资金等措施,使滇金丝猴种群和栖息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保护,面临的威胁有所缓解。
生活在云南的滇金丝猴(图自图虫网)
过去三十年,滇金丝猴保护成效明显,数量从13个种群共1500只左右增长到23个种群3300只以上,栖息地面积比2000年时增加一倍。
值得一提的是,经科学家们的野外研究发现,滇金丝猴所栖息的横断山脉腹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核心地带。可以说,保护了滇金丝猴,就保护了中国5%以上的原始森林。
未来,滇金丝猴的保护会更加侧重于栖息地修复和廊道建设,为它们建设好山中有兽、林中有鸟、水中有鱼的美好家园。
来源: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湖南日报 中国青年报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