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绣之蜀绣
发布时间:点击量:150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2015年春晚,歌手李宇春的一曲《蜀绣》让人陶醉,也向世人展现了这一非遗工艺的风采。


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以明丽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细腻的针法形成了独特韵味。



蜀绣作品(图自图虫网)


蜀中之宝


自古以来,巴蜀大地水土丰美,气候宜人,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宜栽桑养蚕。丝织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蜀绣提供了绝佳的原料供应和兴盛环境。


蜀绣最早的文字记载可追溯至西汉,辞赋家扬雄在《蜀都赋》以“丽靡螭烛,若挥锦布绣,望芒兮无幅”来描绘蜀绣的绚丽色彩和令人心驰的神韵。三国时期,蜀绣经常被蜀汉用来置换马匹以应作战之需。


由此可见,蜀绣至少自汉代起就被视为蜀中之宝,誉满天下。


时至宋代,蜀绣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绣品在工艺、产销量和精美程度上都独步天下。现藏于西南师范大学的《双冠图》描绘了雄鸡于鸡冠花之上报晓打鸣的场景,是北宋时期蜀绣的代表作品,也是现今能看到的最早的蜀绣作品。



蜀绣作品(图自图虫网)


清朝中叶以后,蜀绣逐渐形成行业,尤以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绣品最为著名。道光年间,蜀绣从家庭逐渐进入市场,形成能满足社会所需的规模生产。清政府为振兴实业,在蜀地的各县官府均设“劝工局”,以鼓励蜀绣生产。


民国时期,蜀绣被广泛用于日用品上,小到幼儿的披衫、鞋帽,大到结婚时的床上用品、室内装饰品,几乎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1915年,蜀绣斩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享誉国际。


新中国成立后,蜀绣工艺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创造了交叉针、螺旋针、虚实覆盖针等针法,极大地丰富了蜀绣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风格。2006年,蜀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四川除大熊猫以外的另一张名片。


穷工极巧


有文史曾用“穷工极巧”来形容蜀绣,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受巴蜀地区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蜀绣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严谨细腻、光亮平整、构图疏朗、浑厚圆润、色彩明快的艺术风格。



蜀绣团扇(图自图虫网)


针法丰富且多变,是蜀绣最为鲜明的特征。据统计,蜀绣针法有12大类,130余种之多,是四大名绣中最为丰富的。蜀绣以本地织造的白、红、绿等色缎和彩丝散线为原料,常用的针法有晕针、铺针、滚针、截针、掺针、沙针、盖针等。


各种针法交错使用,变化多端,或粗细相间,或虚实结合,使得蜀绣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细腻的工笔,又善于表现气势磅礴的山水图景,人物形象也刻画得极为传神。


技巧方面,双面异色异形绣是蜀绣的最高境界,可以达到正反两面图案、色彩截然不同的效果。装裱在玻璃框中的异形异色绣,正反两面轮廓一致,图景却千差万别,这边可能是憨态可掬的熊猫,那边却见雍容华贵的牡丹。



大熊猫是蜀绣的常见题材(图自图虫网)


在色彩运用上,相比于苏绣的清淡和粤绣的浓郁,蜀绣明丽饱满,带有淳朴的美感。在创作题材上,蜀绣多为花鸟、走兽、山水、虫鱼等自然界生物,如大熊猫、金丝猴、芙蓉锦鲤等,也有描绘巴蜀地区自然风光和展现民俗文化的图案。


“蜀人多巧思,组绣用功深。”蜀绣是指尖上的传承,更是几千年光阴的承载,透过绣娘手中的蜀绣,我们看到的是巴山蜀水,万物春。

 

 

来源: 浙江在线 人民日报 红星新闻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