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6日,世界法学家协会在美国华盛顿成立,该协会规定每年4月22日为世界法律日,主题定为:依法治理社会,依法实现世界和平,建设国际和谐社会。
1965年4月22日,第一次世界法律日庆典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此后,每年4月22日,各国的法官和法学家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并为宣传和普及法律做出努力,而世界法律日的宗旨也成为了帮助创建“一个新的法治社会:强者面对公正、弱者得到保护、和平得以永续”。
昨日,小编诚邀多位法律人从“从事法律行业的初衷、是什么坚持让你从事法律行业、对你影响最深的法律名言、或从业多年来的感悟...”等方面写下他们对法律事业的满腔情怀和赤诚初心。
康德曾说过,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法学专业毕业,从警十五年,从派出所到经侦支队,再到目前的律师,近三十年的法律行业经历,为我深深打上了法律人的烙印。虽然身份变了,工作内容变了,但是初心不变,成为法律人的骄傲不变。我期待内心的道德与信仰的法律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广东晟典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郭朝辉律师
很有幸选择了做律师。从最初的养家糊口,到后来的安身立命,再到现在的承载梦想。我经历了从一个青涩实习律师,到忙碌的执业律师,再到一个孜孜不倦、谋求律所发展道路、探索法律服务新模式、谋求律师法律服务市场的形成、完善和成熟的法律人、律所管理者。虽然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但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让人欢欣鼓舞。律所管理的一体化道理、业务的聚焦与舍弃,服务的提炼与升级,每一个领域的探索都为律师和客户带来了良好的体验,让每一步的无形服务及无形管理,都充满了即视感。
律师之于我,是一份职业,还是一项事业,更是一个梦想。这份职业,足以养家糊口,这项事业,足够实现人生价值,这个梦想,足可承载我对律师职业的所有期冀与幻想。
@山东今海瑞律师事务所 刘海亮律师
执业几年以来最大的感悟是:诉讼律师要争取成为一个“争议解决者”,而不是醉心于法律上的胜利。从某种意义上说,成功调解比胜诉判决更能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诉讼只是一种手段,达到目的的路径有很多种,冗长的诉讼周期并不一定是最佳解决方案。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 胡杰律师
要不是家里穷谁愿意出来做律师呢?有资源有门路的同学可以有更多选择机会,赤手空拳打天下的人最适合考资格做律师,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实现自由职业者的自由包括财务自由。法律需要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在实现法律被信仰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律师付出努力!执业十八载,看到法治的进步,庆幸自己一直在坚守!
@山东舜翔律师事务所 齐娇律师
种德者必养其心,守法者必立其身。
从事法律行业多年,是在一个故事中感受到法律的真谛,人生中最闪光的时期,要在监狱中度过的话,我们是不可能将那些时光倒流的,所以才需要那个充满争议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就这样一个基本的法律原则,虽然可能释放一个杀人凶手,却又是这样一个可以拯救被告人的救命稻草一样的原则。法律并不是要把更多人送进监狱,而是为了让无辜者免受惩罚。法律保障我们的尊严,也保障我们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律人,是我对人生最好的答卷。
@陆一行律师
为人辩冤白谤,是第一天理。这是刑辩律师的初心所在,荣耀所在。
@江苏东恒律师事务所 蓝天彬律师
从事法律行业的初衷是希望能用自己所学解决他人所需,从法官助理到律师到法律媒体人,能一路走来,一方面因为对法律的热爱,一方面是因为这个行业在一直在前行,不希望自己错过,这么多年下来,最大的感悟是一个公式:能力=认知+拆解+坚持。
@智善总编 邓君
梅因在《古代法》中说到,“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身份意味着特殊权利,身份意味着特殊关系。在市场,是舒服的垄断地位;在政权,是当然的上位。契约只是一种假说,没有什么吸引力,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勇气放弃优越的身份,放弃拥有的特权,勇敢地从熟人社会走入陌生人社会,共同建立起信仰的契约。法治社会将随之而来。
@来自无限推崇「契约说」的苏辀律师
怀揣着“匡扶正义”的理想进入政法大学学习,谁知最后既没当法官、检察官,也没当律师,阴差阳错选择了非主流的法律职业——法务。拿着微薄的收入,还在不断自我安慰,“比搞业务的更懂法律,比搞法律的更懂业务”。
@中冶赛迪集团 法律事务部副部长王永新
对于法律人而言,法律行业是一份职业,是一个梦想,更是怀揣着对公平、正义、法治无上敬仰的终生事业。
来源: 网络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