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金陵辉煌 传承悠长文脉 老门西的千年足迹
发布时间:点击量:166


老门西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西,因地处南京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西,故称“门西”,与老门东相对,是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西一带因地理环境佳,自古便是“达官之悠居、 文人之雅居、百姓之乐居”。



南京最早的原住民是从门西开始的,门西有2000多年历史,那时人们依水而居。比起门东,这里主要是传统民居和手工作坊所在地,过去门西的房屋不少都是前店后坊,前店后家的模式。


老城南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安宁认为,门西可以称得上是“达官之悠居、 文人之雅居、百姓之乐居”。历代以来,门西都出文化名人,最著名的南唐宰相韩熙载,当年就住在门西戚家山一带。明代大官顾起元也住在鸣羊街附近,当年他家的宅子很有名,叫遁园。高安宁说,顾起元曾参加过殿试,是当时的探花,告老还乡后,皇帝七次下诏书要任他为相,但他并没有接纳。


不过,作为老城南的民宅,门东和门西的建筑风格都是一样的。高安宁说,普通人家的房子分进,两侧有厢房,大户人家的房子则称“九十九间半”,规模更大。那时,比较讲究的人家,房梁的梁架上都有精美雕刻,不过,现在门西一带不少房屋里面都进行过修整,很难看出来了。


历史悠久的老门西,在时间长河中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化记忆。


愚园



愚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老门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前临集庆门鸣羊街、后倚花露岗,又称胡家花园,是晚清著名的江南园林,有“金陵狮子园”之称,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愚园由宅院和园林两部分组成,整个园林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水石取胜,有“城中佳胜眼为疲,聊觉愚园水石奇”之说。


愚园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明中山王徐达后裔徐傅的别业,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后几经转手。清光绪二年,胡恩燮为奉养母亲,辞官筑园,取名愚园,既有表明其不仕归隐“自以为愚,更其名为愚园”,“以愚名者,乐山水而自晦于愚也”之心迹,又寓“大巧如拙,大智若愚”之意。设景三十六处;1915年,胡恩燮嗣子胡光国进行扩建,面积近3万平方米,增设三十四景,故有前后七十景之说,后历经战乱,园林几度损毁。


凤凰台


李白的那首《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这里面的凤凰台便在南京老城南的门西地区。


关于凤凰台的由来,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南朝刘宋时期,在南京城西南山上(今瓦官寺附近),有几只美丽的大鸟飞到了这里,这些鸟的毛色鲜艳,声音动听,吸引了其他一些凡鸟跟随。这一奇特现象很快被人发现,并一传十十传百,最后被一位王族得知,于是就将这处地方改名为凤凰里,并在此修筑了一个高台,名为凤凰台。这就是凤凰台的由来。


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优雅、令人神往的“杏花村”也在老门西。


2007年,南京市地方志专家陈济民从民国著述《首都志》里查找到了最新证据,他认为,杜牧《清明》一诗中描述的杏花村,就是南京的杏花村,在花露岗下的古凤凰台一带。陈济民通过翻阅史料发现,古时杏花村无所谓村,只不过这一带居民聚集、烟火万家,当年的山岗上,杏花满坡、灿若红霞,不仅风景美丽,也是沽酒的雅处。


老门西还有一群守望者



在老门西文化挖掘、整理过程中,一直活跃着一群热心的民间人士。他们在退休老教师陶起鸣的带领下,走街串巷,调查探研,写出了数百篇文章,发表在公众号《最忆是金陵》上。


为了集合各方力量,更广泛、深入地挖掘、抢救、梳理、研究老门西文化,在秦淮区双塘街道的支持下,陶老师组建了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南京老门西文化守望者协会。


该协会主要任务是搜集老门西的民俗风情;讲述老门西的古今故事;探寻老门西文化的文缘文脉;研究老门西文化的精神价值。这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民间文化团体,致力于留住记忆,讲好故事;守望门西,寻根追梦。

 

 

来源: 南报网 现代快报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