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之黄梅戏
发布时间:点击量:227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段家喻户晓的唱词,出自于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如今再唱起,戏中那浪漫凄美的爱情故事,依然令观众动容。

 

娓娓道来曲中情,轻轻诉说曲中意,黄梅戏以温婉之态滋润着万千观众的心灵,吸引了一批批忠实的粉丝,并最终发展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中国戏曲舞台微缩模型(图自图虫网)

 

地方戏曲  

 

黄梅戏,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具风姿的地方戏曲剧种,又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音乐”。它从孕育、成形到发展、壮大,历经近两百年的时光,至今仍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水有源,树有根”。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它的根生于湖北省黄梅县,由采茶歌发展而来。

 

早在唐代,黄梅县一带多茶山,采茶歌随之流行。后经过宋代民歌、元代杂剧的影响,黄梅采茶歌逐渐成为民间小调,即黄梅采茶调。此时的采茶调已经有了民间戏曲的雏形,为后续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末,黄梅采茶调开始流传至湖北、安徽、江西等广袤区域。

 

黄梅戏大剧院(图自图虫网)

 

黄梅采茶调在传入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后,受到当地青阳腔、徽调的影响,并与山歌、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相糅合,采用安庆方言进行歌唱和念白,从而发展为一种新的戏曲剧种,称之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

 

此后随着时代发展,黄梅戏从民间草台走向城市舞台,在演出的形式与内容上时有革新,追求专业化、职业化,吸收京剧、越剧、扬剧等众多剧种的表现形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表演讲究

 

正如著名导演余笑予所说:“黄梅戏艺术作品要讲究,不能将就。”黄梅戏凭着这份对艺术的讲究,让人为之痴迷。

 

黄梅戏既不跟风繁琐复杂的服饰妆容,也不追逐流于表面的唱腔念白。

 

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图自图虫网)

 

从服饰来看,黄梅戏的服装总体上延续了汉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以唐宋时期的服饰为主。相较京剧戏服,黄梅戏的戏服一改浓墨重彩的样式,添了份清雅秀丽、质朴自然。

 

从妆容来看,黄梅戏注重眉眼的神韵,追求贴近生活的真实妆容。小生眉眼俊秀,花旦眉目含情,两两相望时,柔情便从淡雅的色彩中四处散开,弥漫于舞台之上。

 

从唱腔来看,黄梅戏的唱腔灵动多样、调式丰富,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优美欢快,旋律朗朗上口,节奏具有舞蹈的律动性,极易调动观众的情绪;彩腔曲调欢畅,在小戏中常与花腔联用,既可抒情,亦可叙事;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曲调严肃庄重。

 

黄梅戏唱词通俗易懂、细腻动人,自然深受观众喜爱。一曲《天仙配》更是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传唱百年,经久不衰。除此之外,黄梅戏的许多剧目,皆可称得上佳作,为人所熟知的有《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一曲黄梅再回味,真是情之悠悠,意也浓浓......


 

 

来源: 中国黄梅戏艺术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文化报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