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宝藏博物馆之南京博物院
发布时间:点击量:61

读懂一座城,从博物馆开始。


在南京中山东路,一座金瓦飞檐的仿辽宫殿式建筑巍然矗立,这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的南京博物院。


自1933年的一张图纸起步,南京博物院筚路蓝缕、与时偕行,已成为一座集保护、研究、教育、服务于一体的大型历史艺术综合性博物馆。其历史折射了时代浪潮下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历程,更展现了文物在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中的独特作用。



南京博物院(图自图虫网)


风雨九秩


南京博物院,一座以“院”为名的博物馆,其建立可追溯至20世纪三十年代。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吞并东北,虎视华北,故宫文物危如累卵。在这风雨飘摇之际,南京博物院的前身——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应运而生。


1933年4月,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倡议在南京成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此后,故宫等单位的近两万箱文物从北平运抵上海,并于1936年底到达南京。


规划中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拟综合中国近代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成果,以“促进科学及文化之进步”为目标,建设自然、人文、工艺三馆。


在建筑风格方面,梁思成等建筑大师主张,博物院应该“体现中国早期的建筑风格,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最终将其主体建筑确定为外观仿辽式大殿,陈列室内部则为西式风格。


1936年,国立中央博物院正式动工。一年后,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博物院主体建筑仅完工75%。直至20世纪50年代,人民政府拨款对博物院的建筑进行整修、增建,建成了人文馆,并更名为“南京博物院”。



扩建后的南京博物院(图自图虫网)


2009年,南京博物院扩建工程启动,于2013年完工。此次扩建遵循“新旧建筑结合,地上地下结合”原则,保留了以紫金山为背景的天际线以及以大殿为主体的历史馆,同时改造艺术馆,新建特展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形成“一院六馆”的格局。


如今,南京博物院已成为南京标志性的历史文化景观,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院六馆


整个博物院的建筑布局,体现了“金镶玉成,宝藏其中”的理念,传统与现代元素协调融合、交相辉映,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又彰显了时代的活力。


历史馆常设 “江苏古代文明展”,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场景复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江苏地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到史前文明的曙光初现,再到吴越春秋的争霸风云、秦汉帝国的大一统格局、六朝时期的文化交融、隋唐的繁荣昌盛、宋元的多元发展,直至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高度发达,参观者在这里可以穿越时空,感受江苏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艺术馆按照艺术品的分类展陈馆藏珍品,设有书法、绘画、雕塑等专题陈列展。在这里,参观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不同艺术品种类的独特魅力,领略中国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


非遗馆通过动态方式展示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邀请传承人现场演示传统技艺,让参观者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民国馆以街景展示的形式浓缩了那段时期社会中上阶层生活状况的繁华景象。通过复原街道、店铺、火车站等场景,辅以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进行模拟再现,营造出浓郁的民国氛围。


数字馆用抽象概念辅以历史事实的方式诠释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为参观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参观体验,让古老的文物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民国馆(图自图虫网)


特展馆重点打造一流水平的精品展览,包括引进的外展和以院藏珍品为主的主题展览。参观者可以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感受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融。


除此之外,南京博物院每年还举办数十个临时展览,包括院藏文物专题展、其他省市的文物精品展、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展以及国外有影响的文物及艺术品展等。


馆藏瑰宝


南京博物院现拥有各类藏品43万余件(套),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时间跨度长达数十万年,品类丰富,涵盖了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各个领域,宛如一座巨大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


在众多藏品中,不乏国宝级文物。新石器时代“玉饰件”、战国“错金银重烙铜壶”、西汉“金兽”、东汉“广陵王玺”、西晋“青瓷神兽尊”、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明代“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等皆为“镇馆之宝”。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1991年出土于江苏省昆山市赵陵山遗址77号墓葬,距今约5000年。这件玉饰件应为钺上的附加饰件,是我国迄今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人鸟兽图案透雕,也是良渚文化的玉器珍品。


西汉的“金兽”,重达18.2斤,是目前我国出土古代黄金铸器中最重的一件。它造型独特,似虎似豹,全身满布斑纹,金光闪闪,其制作工艺将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锤揲工艺完美结合,堪称稀世珍宝。



西汉“金兽”(图自南京博物院官网)


东汉的“广陵王玺”由纯金铸成,重122.87克,印面呈方形,上立龟钮,印面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这枚王玺布局疏密有致,字体端庄凝重,刀法遒劲老练,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刘姓诸侯王金印。


南朝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画,画面中嵇康抚琴、阮籍 “喟然高啸”、山涛“持羽觞端坐”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线条简洁而气韵盎然,充分展现了当时绘画艺术追求“传神写影”“神与物游” 的特色,是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好、制作水平最高的砖画。


釉里红岁寒三友纹梅瓶出土于明初驸马都尉宋琥和夫人安成公主的墓中。梅瓶造型优美,纹饰精致,胎质坚硬,釉质滋润,是现存唯一一件完整的明洪武官窑釉里红带盖梅瓶,也是明洪武“以红为贵”礼制的印证。


历史馆的千年文明,艺术馆的天工巧夺,民国馆的独具匠心,特展馆的精妙绝伦,数字馆的高端纷华,非遗馆的脉脉温情,让南京博物院这座历经风雨、饱经沧桑的文化圣殿,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来源: 南京博物院 新华每日电讯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