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家之赵佶
发布时间:点击量:157

元丰五年(1082年),宋神宗赵顼曾到秘书省观看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后嫔妃生下宋徽宗赵佶时,“生时梦李主来谒,所以文采风流,过李主百倍”。


这种李煜托生的传说固然不足为信,但在赵佶身上,的确有李煜的影子。



《宋徽宗坐像轴》


错生帝王家


出身于帝王之家的赵佶,本无缘皇位。身为宋神宗第十一子,赵佶自幼养尊处优,每日不是和朋友纵马长歌,就是去往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声色犬马。却不料兄长宋哲宗年仅24岁时英年病逝,宋哲宗死后无子,皇太后力排众议,将赵佶推上皇位,史称“宋徽宗”。


即位后的赵佶,重用蔡京、高俅、童贯等奸臣,大力剥削民财,穷奢极侈,收集奇花异石组成“花石纲”以建造延福宫和艮岳,更曾封太湖所产一巨石为“盘固侯”。由于花石船队所过之处,当地的百姓,要供应钱谷和民役;有的地方甚至为了让船队通过,拆毁桥梁,凿坏城郭,让江南百姓苦不堪言。《宋史》有记载花石纲之役:“流毒州县者达二十年”。



《牡丹诗帖》


赵佶的所作所为,直接将北宋江山推到了摇摇欲坠的边缘。北宋灭亡的标志性事件——“靖康之变”即是对赵佶的惩罚。


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南下,攻破汴京,贬宋徽宗与子宋钦宗赵桓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徽、钦二帝被押送到北方,北宋自此灭亡。


元朝宰相脱脱写罢《宋史·本纪·徽宗赵佶》后掷笔而叹:“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不爱江山爱艺术


相较于政治生涯的失败,赵佶在艺术生涯的成就得到了后人的一致承认。宋代邓椿就曾点评赵佶“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


在现代印刷字体中,仿宋体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相较于楷体、黑体,仿宋体字体清秀挺拔、秀丽狭长,常用于排印诗词短文、批注、引文等,独具美感。但鲜为人所知的是,仿宋体正是由赵佶独创的瘦金体演变而来。


赵佶的书法,始学于“宋四大书法家”之一黄庭坚,取其“大撇大捺、长笔四展”笔法之意,后学薛曜、褚遂良,杂揉各家,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



《题欧阳询张翰帖后跋》


相较于其他书法字体,瘦金体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又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如“屈铁断金”。瘦金体运笔灵动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其大字尤可见风姿绰约处。因其笔画相对瘦硬,故笔法外露,可明显见到运转提顿等运笔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作于大观四年(1110年)的《闰中秋月诗帖》即为瘦金体的代表作。整部作品共六十字,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划舒展、遒丽。在转折处,都明显可见书家刻意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的痕迹保留下来,形成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而内敛,连笔似飞而乾脆等特点,通幅极具精神。



《闰中秋月诗帖》


除了瘦金体作品,赵佶的狂草作品也极为后人所推崇。


《草书千字文》,赵佶传世的狂草作品,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被誉为“天下一人绝世墨宝”。



《草书千字文》(局部)


作为赵佶四十岁时的作品,《草书千字文》取法于怀素,笔势奔放流畅,变幻莫测,一气呵成,颇为壮观。又因底纹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在纸面上一笔笔描绘而出的,与赵佶的墨宝可谓相得益彰,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当代书画鉴定家杨仁恺曾评价该部作品“此卷草书怪怪奇奇。有的如腾猿过树,逸虬得水;有的或连或绝,如花乱飞;有的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有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绍兴五年(1135年),宋徽宗赵佶客死于五国城。生于帝王家,用自己的天赋和学识,书写于万里河山,为后人留下最绚丽的作品,却因自己的软弱和自私将这一切亲手埋葬。


千载之后,唯留一声叹息。

 

 

来源: 美术报、书画届艺术、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