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令国人兴奋不已。面对荣誉,屠呦呦曾提到,在研究的关键时刻,是《肘后备急方》一书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给了她灵感和启发,最终才成功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肘后备急方》为古代中医文献,其编著者便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除《肘后备急方》,他还著有《玉函方》《抱朴子》《神仙传》等书,在医药学上有着巨大的成就与贡献。
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等医书(图自图虫网)
行医游历
葛洪出身于江南士族,祖父曾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家境显赫。13岁时,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幸运的是,葛洪天性好学,即便身处困境,也在坚持读书。他白天砍柴换纸笔,晚上抄书至深夜,一心诵读书籍,为日后的求学和游历打下了基础。
16岁时,葛洪拜知名学者郑隐为师,跟其学文习武,增进自身本领。郑隐的言传身教,默默启蒙了葛洪的求医之心。后来,经过多年的历练,葛洪将学习的重心放到了医术上,正式开启了他的医学之旅。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医学知识极为匮乏,药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较为昂贵且难以获得。于是,葛洪经常运用自己所学,注重寻找一些方便、低廉的草药,并与人们的日常饮食相结合,发明了许多药食同源的“食疗方”。
药草与饮食相结合(图自图虫网)
相传有一日,葛洪行至一家农户,听见屋内喷嚏声不断,便进屋询问。他仔细观察农户的病情后,发现这是外感风寒的症状,就让农户的妻子拿来一些葱头、豆豉,按量煎煮好,给农户食用。葱和豆豉都有着通阳发汗的功效,治疗感冒效果好,葛洪的葱豉汤,在今天仍是中医治病的良方。
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葛洪广泛搜集民间治病方剂和方法,潜心研究疾病,勤奋钻研医术,做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从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著书立说
早年间,在其《抱朴子》著作中,葛洪便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一一做了详细记载和说明。
后来,在治病之余,葛洪时时总结自己的从医经验,精心编撰了多本医书。他的《肘后备急方》更是为古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依据和支撑。
《肘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其书名意谓此书是可以常常备在手肘后的应急书,收集了大量救急的方子,多为简便易得之药物,应用极为广泛。
该书主要记述了针对各种急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适用于内科杂症、外科急症、传染性热病、寄生虫病、五官、妇、儿科等多种疾病。
古代医书专著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图自图虫网)
葛洪在书中记载了天花的流行,准确描述天花的典型症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药;关于恙虫病,书中认为此病是由恙虫的幼虫即恙螨作为媒介而散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这种医学认知远远早于国外;关于狂犬病,书中提出用狂犬的脑组织治疗狂犬病,被认为是中国人工免疫法的先驱;关于结核病,书中明确表明肺结核的症状与发病过程,并指出其具有传染性......
葛洪对天花、恙虫病、狂犬病以及结核病等种种描述在医学界中都属于首创,其叙述精确,出现时间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此外,葛洪创立的多种急症治疗技术,如人工呼吸法、洗胃术、救溺倒水法、腹穿放水法、导尿术、灌肠术等,大大提高了急症治疗效果,对后世影响深远。
古时,《晋书·葛洪传》曾称赞葛洪:“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今时,葛洪及其著作论述仍能启发当代医药学家,指引后人投身医学。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