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记忆 | 寻找历史中的“下关”
发布时间:点击量:346

2013年3月,国务院、江苏省政府批复同意,下关区正式并入鼓楼区,“下关区随之从南京的行政版图上消失。


身份证上的320107、发电厂红白色的大烟囱、人来人往的南京西站……一个个慢慢淡出新生代南京人的记忆,渐行渐远。



下关远眺(图源:图虫)


下关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明代初年,那时下关还叫做龙江关。后明宣德四年,又在上新河设立上新河关,专征船舶税。到了清代,因地处上下游的关系,人们俗称地处上游的上新河关为上关,地处下游的龙江关为下关。


南京下关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南京下关议定并且签署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和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1899年41日,清政府被迫签署的《修改长江通商条约》生效,宣布南京下关即将开埠,后因准备工作滞后,延期至同年51日正式开埠。为把各国商贾稳住在下关,开埠后清朝政府批准先后由两任两江总督拨银十多万两,在下关大兴土木,渐渐形成了“商埠街”、“大马路”等繁华街道。当时沿大马路一带设店经商,可谓巨贾云集,商铺林立。至1930年代,大马路已成为南京城北地区最繁华的街市,时有南有夫子庙,北有大马路之称。


下关火车站(图源:图虫)


下关曾是南京的水陆门户。做为孙中山灵柩在长江南岸停靠的第一站,中山码头在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前,是两岸客货运输的必经之地。始建于1905年的下关火车站为沪宁铁路终起点,是南京历史上第一座火车客运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下关火车站改名为南京火车站,后又更名为南京西站。2012年3242217分,随着南京西-厦门的K161次旅客列车驶离南京西站,这座见证了百年沧桑的老火车站,完成它最后的使命。


始建于1910年的下关电厂,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发电厂,民国时期的首都电厂,享有“全国模范电厂”的美誉。位于院内1951年设立的下关电厂遇难工人纪念碑,是南京当时第一座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渡江胜利纪念馆(图源:图虫)


下关还是红色历史的亮点区域。19494,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从下关挹江门进入南京的。渡江胜利纪念馆已经成为这段光荣历史的见证和南京市的著名红色地标。


“下关”,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代表着属于南京人的一段回忆。2018年,在“下关区”消失5年后,南京市将阅江楼街道改名为下关街道,让“下关”这个地名得以延续。

 

 

来源: 方志江苏、扬子晚报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