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天地,再造乾坤;方寸之间,尽显雅致。造园家在有限的空间里,通过叠山理水、移花植木,打造精巧而独特的艺术建筑,彰显中华千年沉积的文化意识与审美趣味,给予游人更开放、自然的视觉美感。这种种玲珑变化,唯江南古典园林独有。
上海豫园,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是著名的明式园林,也是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园内的设计独具匠心,一草一木,一山一池,相互映衬,恰到好处。
豫园夜景(图自图虫网)
东南名园
豫园,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城隍庙毗邻。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
豫园最早是四川布政使潘允端的私人园林。1559年前后,潘允端为了辞官还乡的父亲能安享晚年、怡情养性,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开始建造园林。
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受潘允端的邀请,精心设计了园林的布局与置景,并亲自参与施工。经两人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园林终建成。潘允端取“豫悦老亲”之意,将园林命名为豫园。
当时的豫园占地七十余亩,整座园林规模宏伟、景色佳丽,故而豫园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盛誉,亦有“东南名园冠”之美称。
豫园风光(图自图虫网)
1601年,潘允端去世后,潘氏家族日趋衰微,无力承担园林修缮和管理所需的巨大开支,园林几经易手。直至1760年,为不使这一名胜湮没,当地的一些富商士绅聚款购下豫园,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重建楼台,增筑山石。
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外国侵略者入侵上海,英国军队强占豫园,大肆蹂躏。豫园“一望凄然,繁华顿歇”“园亭风光如洗,泉石无色”。在随后的接连战乱中,豫园被严重破坏,旧有园景日渐湮灭。
1956年起,豫园进行了历时五年的大规模修缮,并于1961年9月对公众开放。1982年,豫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园中风采
现今豫园占地三十余亩,拥有三穗堂、点春堂、得月楼、积玉水廊、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古代建筑。园内树木苍翠、山石峥嵘,在周边高楼大厦的映衬下,颇有闹中取静、别有洞天之感。
在众多景观之中,玉玲珑与黄石大假山是豫园别具特色、精巧雅致的艺术之作,深得游人青睐。
玉玲珑是豫园的镇园之宝。它与苏州冠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名峰”,由漏空的奇形怪石堆叠而成,具有太湖石的“皱、漏、瘦、透”之美。玉玲珑高约三米,石上有72个孔穴,自上浇水,洞洞流滴;自下烧烟,穴穴冒气,实乃鬼斧神工的天然之作。
豫园玉玲珑(图自图虫网)
大假山是豫园的主山,由张南阳精心设计堆砌,用数千吨浙江武康黄石建成。该山层峦叠嶂,气势磅礴,被誉为“江南假山之冠”。山顶有一望江亭,旧时登高远眺可以望见黄浦江的江景。如今,游人登临其间,如入崇山峻岭之中,自有“城市山林”之趣也。
整体来讲,豫园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基本保留了明清两代江南园林的建筑特色与风格。
其中,园内西部黄石大假山景区明代特色居多;北部万花楼景区、东部点春堂景区、南部得月楼景区均较多保留了清代格局与风范;东部的九狮轩、玉华堂景区则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复而成,体现了历史叠加的美感。
繁华都市里,独身漫步至豫园,游江南古雅之地,品曲折幽深之美,悠哉游哉。
来源: 豫园官网、文汇客户端、搜狐网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