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一棵树,恋上一座城|南京,关于梧桐树的那些事
发布时间:点击量:401
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灵魂,南京的灵魂,就是一棵棵梧桐树。


梧桐之于南京人,就像亲人。

没有哪个城市的道旁树受到过如此溺爱。

“它不是一棵梧桐树,它是一个南京人。”




1872年,一位法国传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种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国梧桐树,开创了南京行道树栽种的历史。这株百余岁的悬铃木,高27米,树干胸围307厘米,1998年南京市园林局把这株“古树名木”编为001号,予以建档保护。


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奉安大典,时任南京特别市市长的刘纪文主持修建了一条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的迎榇大道,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种了2万棵悬铃木(南京人称其为法国梧桐),成就了如今中山路等街道绿荫蔽日、连绵不断的梧桐盛景,为南京留下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解放军攻下南京后,刘伯承出任南京市长,对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法国梧桐情有独钟,因此特地派人从湖南运来2万株杉树和法桐。不到3年,这些树苗就在南京扎下了根,然后在中山陵、雨花台、玄武湖、鸡鸣寺、栖霞山等处拔地而起。据南京园林部门介绍,南京珠江路、建康路、中华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御道街、进香河路等15条南京人最为熟悉的林阴大道上的法国梧桐,都是在1951年-1957年间栽种的。


实际上,南京人把这些树称为“法国梧桐”,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南京人所统称的“法桐”,其实包括悬铃木科悬铃木属的三种植物,其正名分别为一球悬铃木(也叫美桐)、二球悬铃木(也叫英桐)和三球悬铃木(也叫法桐),其中大多数为二球悬铃木,极少数为一球悬铃木,而至于三球悬铃木,据说在南京已经看不到踪影了。



陈嵘所著的《中国树木学》中所称的“法国梧桐”,其正名即为三球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及亚洲西部。而梧桐属于梧桐科梧桐属,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树。因为悬铃木的叶子和梧桐很像,所以在引进中国后便被人们误以为是梧桐。


据有关资料统计,南京共有悬铃木约15万株,列入“古树名木”的有11株。除了上述的001号外,最高的要数方家营机务段铁路边的两株,皆高30米,其一树干胸围270厘米,另一则为240厘米,看来也颇有年岁了。



紫金山上,还流传着一个梧桐的浪漫传说。当人们以鸟瞰的视角来俯视紫金山,会发现茂密的悬铃木形成了一条“项链”,而中间点缀了一颗“蓝宝石”一样的建筑,那就是美龄宫。这景观可是连那些在南京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们,游玩了这里无数遍都从没有发现过的。


茂密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是南京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的形象符号,是南京无形的物质和精神资产,它承载着历史、人文和情感内涵,它带给人们心灵温润的滋养,是永恒的。


 

 

来源: 南京发布,方志江苏,南京中山风景区,北京晚报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