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前文化之龙山文化
发布时间:点击量:24

自古以来,龙就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贯穿中华文明发展的汤汤长河。我们以龙为傲,每一个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有一个阶段被称为龙山文化时期,它上承彩陶文化的仰韶文化,下启青铜文化的二里头文化,距今4000年至5000年。


作为中国史前文化星空中一颗极为灿烂的星辰,龙山文化从哪里来?又去往了何方?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图自图虫网)


意外发现


龙山文化的“现身”,充满了机缘巧合。


1928年3月24日,考古学家吴金鼎和友人前往平陵古城考察。途中,一行人经过被当地人称作“城子崖”的台地时,吴金鼎敏锐地发现台地的两壁露出有灰土、陶瓷片等物品。


吴金鼎在其撰写的《平陵访古记》中写道:“沟之两壁上微露灰土及陶片等物。余颇异之。惟以东访平陵之热忱,迫不及待。故未暇以片刻功夫从事考查也。”


显然,台地露出的陶片引起了吴金鼎的极大注意。但由于急于前往平陵古城,他并未过多停留。


1928年4月4日,吴金鼎第二次前往平陵古城。这一次,他专门到台地处进行了考察,在西面断崖处发现了火烧的痕迹以及夹杂着陶片、石块、贝骨等物的灰土包含层。


同年7月31日,吴金鼎再次来到城子崖台地,发现一个完整的石斧。后来,吴金鼎又数次来此,并在台地深处挖掘出了一种从没见过的漆黑发亮的陶片。


城子崖台地的发现引起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关注。1930年至1931年,研究所与山东省教育厅联合成立的“山东古迹研究会”对城子崖进行了发掘。



城子崖遗址位于济南市章丘区(图自图虫网)


经考古研究,城子崖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000多年。由于城子崖遗址毗邻龙山镇,因而此类文化遗存被命名为“龙山文化”。


如今,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于铜石并用的时代文化。其发现有力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一座丰碑。


黑陶文化


城子崖遗址在沉睡了4000多年后,又重新展现在众人眼前。几次发掘中都出土了乌黑发亮的陶器,这就是著名的——龙山黑陶。


龙山黑陶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芒,被史学家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考古发掘出土的龙山黑陶种类丰富,主要有鼎、鬲、盘、豆、杯、盆、罐、瓮、尊等,被用于储食、蒸煮、汲水、饮食、饮酒、祭祀和随葬。


黑陶采用快轮制陶工艺,经过拉坯、修整、打光、雕刻等制作工序,自然阴干后在近950度的高温环境下焙烧而成。烧制时采用封窑烟薰的渗炭方法,将胎体打磨光滑后入窑烧制,在烧制接近尾声时向陶窑内大量注水,使火焰熄灭并产生浓烟。烟雾中的碳分子会逐渐渗入陶器胎体中,从而使陶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


黑陶的巅峰之作,当数被誉为“地球文明4000年最精致之制作”的蛋壳陶。蛋壳黑陶高柄杯于1973年日照东海峪遗址出土,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现收藏于山东博物馆。


蛋壳陶璧薄如蛋壳,杯体口沿最薄处不足0.2毫米,即使是杯柄的结构支撑部分,厚度也不超过1毫米,器物总体重量不足70克。除了薄如蝉翼,蛋壳陶的另一直观特征就是色黑且油亮,即使在地下埋藏数千载仍不失光泽。若轻轻敲击,它还会发出玉磬一般的清脆响声。



龙山文化时期的遗址(图自图虫网)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在《龙山文化——中国文明史前期之一》中写道,拥有龙山文化的人民是世界上最为精巧的陶工,其形式的轻巧、精雅和清纯之处,也只有宋代最精良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


所以,龙山文化在命名之初也有“黑陶文化”的称号。


城址众多


自龙山文化发现以来,考古学家分别在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发现了不少文化遗存,这一时期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城址的发现。


作为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城子崖遗址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遗址内发现有城墙遗迹,墙体采用夯筑技术,已出现较为成熟的城市防御体系。城子崖遗址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和文化艺术,为整个龙山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标准。


王城岗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绝对年代距今4200年至4000年,发现有奠基坑、青铜容器残片、玉石琮、白陶器和文字等重要遗存。其发现证明中原地区龙山晚期已迈入文明社会,甚至可能形成了具有国家机器职能的“雏形国家组织”,是中原地区率先迈入文明社会和国家阶段的有力证据之一。


黄河中游地区的龙山时代文化,又称为山西龙山文化,以襄汾陶寺遗址最为出名。陶寺遗址距今4600年至4000年,遗址面积约400万平方米,发现有大、中、小三座城址,内有大型建筑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墓地、居住区。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走到了邦国时代的边缘和方国时代。


石峁(mǎo)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石峁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具有早期宫城性质,是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早期城址。



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器(图自图虫网)


考古发现,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三座基本完整并相对独立的石构城址组成。“皇城台”相当于后世的“宫城”,是整个城址的中心和贵族居住区,也是祭祀、庙宇等礼仪性建筑所在。皇城台门址及瓮城形制、角楼、马面等对于早期中国都城史的研究以及城防设施等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


从城子崖到石峁,星罗棋布的龙山遗址如同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中华文明“满天星斗”的壮阔历程。每一片陶、每一段夯土城墙,都在无声讲述着那个城邦崛起、礼制初成的伟大时代。

 

 

来源: 澎湃新闻 大众日报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