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知多少之侗族
发布时间:点击量:111

在贵州黔东南一带,大大小小的侗寨依山而建,傍水而兴。走进寨内,民居木楼、恢弘鼓楼、层层梯田、流流溪河,美色尽收眼底。善良勤劳的侗族人民披一身侗服,穿梭其间,一举一动无不展示着朴素纯真的侗族风情。

 

侗族服饰,即侗族人的传统服饰,主要流行于贵州、广西和湖南等侗族聚居地,其制作精美、图案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侗族服饰(图自图虫网)

 

南北侗服

 

侗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广东、广西一带“百越”族系,现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广西的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等地。

 

由于各地域的交际语言、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不同,侗族又可分为北侗和南侗。

 

北侗多生活于水陆交通便利的地区,与汉族长期融合,文化发达。因此,北侗在服饰上渐趋“汉化”,其便装与盛装没有明显区别,一般都由上、下装组成。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似,女子则不穿裙子,多穿裤子,服饰风格尤为简洁。

 

穿着侗族服饰的姑娘们(图自图虫网)

 

相较之下,南侗多生活于山区,其服饰保留了更多的民族特色,虽也由上、下装组成,但下装多为裙装与绑腿,款式更为丰富。盛装有传统古老的螺丝衣、银朝衣等,华美无比。

 

侗族螺丝衣因纹饰卷曲如螺丝而命名,现已不多见其刺绣精致,图案结构完美,是侗族尤为难得的盛装之一;银朝衣,绣饰精美华丽,常用于婚嫁及重大活动,一身光彩夺目,常令观者难以忘怀。

 

总的来说,南北侗服虽有迥异,但由内而外都融合了侗族人民朴素、勤劳、智慧的品性,经由代代侗民传承,终汇聚成如今古朴素雅、和谐大方的侗族服饰文化。

 

鲜明风格

 

侗族人民所穿的侗衣大都是手工自纺、自织、自染而成,衣服颜色以青、紫、白、蓝为主,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常用于夏季,紫色主要在节日时使用。

 

其中,侗族女子服饰千姿百态,样式不一,可大致分为紧束型裙装、宽松型裙装和裤装。

 

通常情况下,女子上身多穿无领大襟衣,衣襟和袖口镶有精细的马尾绣片,图案以龙凤为主,间以水云纹、花草纹。下身着一片式或两片式百褶裙,脚蹬翘头花鞋。

 

在装饰上,侗女尤为讲究头饰和银饰。她们常将乌黑光亮的长发挽出各式各样的发髻,再在发髻上插戴银簪、银钗,有的还会用鲜花、各色羽毛等物品装扮。此外,侗女身上还会佩挂多层银项圈和耳坠、手镯、腰坠等银饰。

 

侗女服装款式丰富(图自图虫网)

 

当然,不同地区的侗女装束各有千秋。有的衣长齐膝,有的上穿对襟衣、下裹绑腿,也有的会戴头帕、系围腰......例如,在广西三江,侗女上穿大领对襟式长衫,对襟不系扣,可见其内的绣花围裙,下身内有绣花裹腿,外穿青布百褶裙;而在黔东南洛香,侗女衣着颜色较暗,上穿青色无领衣,内穿镶花衣裙,外穿黑色围裙,腰系天蓝色围兜,身后还有青、白、红色的飘带。

 

侗族男子服饰较女子服饰来说相对简单。侗男一般会用青布包头,上衣着对襟的宽松马褂或右衽无领衣,下衣穿宽松的肥裆裤或长管裤,裤脚较窄,着云钩花鞋。

 

精湛工艺

 

侗族服饰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拥有从纺纱、织布、染色到缝制、刺绣、织锦等新颖完善的工艺制作流程。尤其侗族妇女善织绣,侗锦、侗绣等手工艺历史悠久、极具特色,今已成为侗服的最大亮点。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侗族先民就已发明了用以织布的斜织机。两汉至唐宋,侗族的纺织技术和印染工艺有了长足发展。唐代《北史僚传》曾有记载:僚人能为细布,色致鲜净”这里的“僚人”便指侗族。

 

北宋时期,侗族人纺织的白绢、斑细布、白练布等均负盛名,有的还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明代,侗族的服饰技艺得到较大发展,侗锦以构图精美、布局对称、图案多样、色彩淡雅、工艺精巧、品质优良而著称

 

侗族服饰工艺精湛(图自图虫网)

 

清代,侗锦工艺远近闻名,其中以贵州黎平产的侗锦品质最为优良。康熙年间,胡奉衡《黎平竹枝词》写有“峒锦矜夸产古州”之赞誉。嘉庆年间,李宗昉在其修编的《黔记》中亦夸赞:“黎平侗锦,精者甲他郡,冻之水不败.败之油不污。”

 

侗族民间刺绣工艺精湛,绣法多种多样,有破纱绣、铺线绣、结子绣、错针绣等针法,图案取材广泛,用色协调统一,常用于装饰侗族上衣、胸襟、领襟、围裙、头巾等物件。

 

在具体操作时,绣女往往几种针法配合使用,所勾勒出的梅花、桃花、杜鹃花等花草纹,代表天、云和雷的云雷纹,以具象的圆为主体加以再创造的太阳纹等,均生动体现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喜好与民族风情。

 

一袭侗衣,穿越千年,侗族人民用斑斓之服饰,书写着他们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

 

 

来源: 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 中国文化研究院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