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玩具之陀螺
“草巷口的源昌铺子开了一半铺搭子门,靠东墙有一个卖‘耍货’的摊子,这里的‘耍货’即卖给小孩子的玩意。耍货中有‘捻捻转’‘地嗡子’……”汪曾祺先生在《草巷口》一文中提到的“地嗡子”,便是陀螺。
陀螺,一般呈圆锥形,可以绕着中心轴旋转,平衡于尖端的一点。传统陀螺多用木头制成,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其直立旋转,是一种十分普及且受欢迎的玩具。
陀螺多用木头制成(图自图虫网)
民间游戏
陀螺的起源已无法考证,但在考古遗址中有过出土。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中曾出土过42件陀螺,其中陶制4件,木制38件。可见,陀螺从史前时期开始,就成了先民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娱乐玩具。
虽然有过不少实物出土,但史籍中关于陀螺的记载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可能是战乱频发导致有关典籍缺失,也有可能是陀螺的称呼和外号实在太多,后人难以考证。
目前,陀螺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书中提到:“梜者,镟作独乐及盏。”后经农史学家缪启愉考证,“独乐”即我们所熟知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