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字之大篆
当我们今日提笔书写或敲击键盘时,使用的已是历经三千年演变的方块字。若沿着汉字的发展长河溯流而上,便会遇见一个气势恢宏、古朴雄浑的篇章——大篆。 大篆,是连接殷商甲骨文与秦代小篆的关键纽带。它上承远古文字的质朴形态,下启规范汉字的成熟体系,是中华文明早期的智慧与荣光。 图自图虫网 多种形态 广义而言,大篆是商周时代通行的、区别于小篆的古文字。这种古韵十足的字体,被大量保存在西周时期的青铜、石鼓、龟甲、兽骨上,文字也因刻写材料的不同,分为甲骨文、金文和石鼓文。 大篆的直接源头,可追溯至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彼时的甲骨文已初步具备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造字逻辑,但字形大小不一,线条细瘦,且带有浓厚的占卜神秘色彩。 西周建立后,社会秩序趋于稳定,青铜铸造技术也迎来鼎盛期,文字的应用场景随之从龟甲兽骨转向青铜重器——这便是赫赫有名的“金文”。金文是大篆最主要、最典型的代表,在庄重肃穆的工艺要求下,逐渐形成了不同于甲骨文的独特风貌。 ...

查看详情 >

篆书与篆刻

推荐理由:

篆书是一种线条艺术,要有很高的悟性,篆书讲究变化,一个字有许多种写法,要灵活运用。篆刻要掌握刀功,刀法。

文字与文明

推荐理由:

本系列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王巍教授为我们讲解文字与文明首先,王巍教授讲到了文明与国家概念的异同、文明的构成、文字的出现与文明的形成,为我们讲解了许多遗址出土的文物然后接着讲了八千年前的刻符龟甲和村落。

吴昌硕 篆书摄掇英

作者: 本书编委会

罗西章篆书千字文

作者: 王文浦主编

篆书掇英 邓石如

作者: 篆书掇英编委会

实用篆书基础与入门

作者: 本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