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字之行书
在汉字的庞大字体家族中,有一种书体既保留了楷书的辨识度,又兼具草书的流畅性。它居于二者之间,如行云流水,生动而优雅,这就是——行书。 行书是汉字演变史上最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字体之一,成为历代文人日常书写与艺术创作的首选,承载着汉字便捷书写与审美表达的双重需求。 董其昌临摹的苏轼行书(图自图虫网) 书写起源 行书的诞生源于实用书写的需求。 彼时,隶书虽为官方字体,但“蚕头燕尾”的笔法在快速书写时颇为不便。于是,人们在日常的文书、信札中,不自觉地简化、连笔,一种书写更快捷、姿态更流动的“草写”隶书开始流行,这便是行书的雏形。 行书的整理与推动,普遍认为源自东汉晚期书法家刘德升。“行书”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晋卫恒所著的《四体书势》,文中记载:“魏初,有钟(繇)、胡(昭)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之于刘德升。” 唐代张怀瓘在《书断》中进一步阐释:“行书者,刘德升所作也。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魏晋时期,行书迎来初步发展。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查看详情 >

行书及其三大经典作品赏析

推荐理由:

本系列介绍了汉字字体及书体的流变,并对行书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特征作了阐述,围绕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以及苏轼《黄州寒食诗帖》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质进行重点解读。

书法论

推荐理由:

本系列介绍了沃兴华老师对书法论的一些认识,用笔注重两端,提按顿挫,中段则一掠而过,这样写出来的点画流畅清遒,适宜小字。

中国书法用锋汲要

作者: 张伯荣

笔阵图笔法丛书 周鸿图临颜真卿自书告身行书三稿

作者: 周鸿图

启功行书技法

作者: 汤正涛

行书探微

作者: 张柏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