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诗经》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之《诗经》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深情吟唱,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流连徘徊,古老的歌谣仿佛时间的涟漪,自文明的源头荡漾开来,一圈圈拨动后人的心弦。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华文脉的源头活水,承载着三千年前先民的生活图景与精神世界。其简洁优美的语言、真挚动人的情感,至今仍能跨越时空引发共鸣。
《诗经》(图自图虫网)
成书源流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11篇诗歌,故又称“诗三百”。其中,有6篇作品仅存篇名而无文辞,为“笙诗”。
据载,《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时称《诗》。孔子曾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司马迁亦曾提及:“《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关于《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相传,周代设有采诗之官,常奔走于各地采集民间歌谣。官吏将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逐一整理,再交给太师谱曲演唱。周天子听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