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平民百姓的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与吃相关,足可见饮食在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在漫长的社会实践中,聪慧的中国人创造了一道道美味佳肴,其色、形、香、味又受风土人情的影响而各具特色,从而造就了历史渊源悠久、烹饪工艺卓绝的中国菜系。
鲁菜,又称山东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其技法丰富,功力独到,是黄河流域烹饪文化的优秀代表。一品豆腐、糖醋鲤鱼、葱烧海参、九转大肠等经典菜品,深受食客喜爱。
鲁菜深受食客喜爱(图自图虫网)
宫廷名菜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鲁的肴馔就已崭露头角。它以牛、羊、猪为主料,善于制作家禽、野味和海鲜,并对烹饪及饮食风尚有一定的要求,涌现了许多名厨。
秦汉时期,鲁菜的食材更为丰富。从猪、鸡、鱼到龟、兔、鹅,厨师烹饪的原料相当广泛,在原料选择、宰杀、洗涤、蒸煮、烧烤等烹制流程上有严密分工。
如在山东诸城前凉台出土的画像石“庖厨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宰羊、杀牛、屠猪、烧火、劈柴、烤肉等场面,生动再现了汉代鲁菜种类繁多、庖厨技艺精湛的场景。
至魏晋南北朝,鲁菜的烹饪技术有所发展。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总结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常用的数十种烹饪技法,如蒸、煮、烤、酿、煎、炒、熬等,奠定了中式烹调技法的基本框架,可见当时山东一带烹饪技艺的影响力。
经典鲁菜——糖醋鲤鱼(图自图虫网)
唐宋以后,鲁菜的烹饪技法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据《酉阳杂俎》记载,当年的鲁菜“无物不堪食,唯在火候,善均五味。”宋代,在汴梁、临安极为盛行的“北食”,便是以鲁菜为主的北方菜。
元明清时期,民族的迁移与融合进一步提高了鲁菜的烹饪水平。鲁菜厨师将新口味与新技法巧妙地运用于菜肴的制作中,食材考究,令作为宫廷菜和官府菜的鲁菜更为中正大气、平和养生。
近代以后,味美食鲜的鲁菜走出山东,一度成为招待贵宾乃至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菜肴。如今,鲁菜烹饪艺术被国家和政府视作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以更好的姿态满足着世人的味蕾。
流派风采
鲁菜作为中国传统菜系里的自发型菜系,主要由内陆的济南菜、沿海的胶东菜、华贵的孔府菜以及其他地方菜和风味小吃组成,各流派皆有特色。
经典鲁菜——九转大肠(图自图虫网)
济南菜乃济南、德州、泰安一带的菜肴,是鲁菜的主体,风格既浓重、浑厚,又清香、鲜嫩。
济南菜尤擅长制汤,以汤为百鲜之源。制清汤,则色清而鲜;制奶汤,则色白而醇。
胶东菜是青岛、烟台、威海一带的菜肴。因发展自海滨城市,胶东菜的选材多以新鲜海味为主,长于海鲜制作,口味清爽脆嫩,刀功精细,追求菜肴的原汁原味。
孔府菜则是孔府后人遵循其先祖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理念,代代传承而来,其制作精美,重于调味,工于火候。孔府菜基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宴会饮食,另一类是日常家餐。
宴会饮食和日常家餐虽有时可互相通用,但也有细微区别。宴席菜注重礼仪,讲究宴会排场与长幼等级,以便设置不同规格的菜品;家常餐多是就地取材,以乡土原料为主,另有一番风味。
经典鲁菜——葱烧海参(图自图虫网)
整体来讲,鲁菜的调味讲求咸鲜纯正,突出本味,以盐提鲜,以汤壮鲜,追求原料质地的优良,食材多采用当地特产,如鱼、虾、蟹、贝、蛤等海鲜品。山东特产大葱也常被用来增香提味。在一些葱烧类鲁菜里,浓郁的葱香扑鼻而来,甚是清新。
在烹调手法上,鲁菜有爆、扒、拔丝等突出技艺。爆,分为油爆、酱爆、葱爆、汤爆、火爆等;扒是在煮和炸之后,再将原料放在锅里文火烹煮;拔丝的关键是将160度的油温熬制成糖,等温度降到140度时再抽丝。种种烹调技艺充分体现了鲁菜把握火候的精湛功力。
一品豆腐、糖醋鲤鱼、葱烧海参、九转大肠......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道道精致别样的鲁菜传遍华夏大地,向世人展现山东朴实豪爽的待客之道。
来源: 央视网、腾讯网、搜狐网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