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春节之各地饮食
发布时间:点击量:108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我国古老而传统的节日,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习俗。


其中,食俗是重要的一项。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造就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春节饮食文化,蕴含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和祝福。



食俗是春节习俗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图自图虫网)


传统美食


民谚云“过了腊八就是年”,春节期间的第一道传统美食当属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等,最初是佛教的一种宗教节日食品。后来,腊八粥演变成腊八节这一天的食俗,通常由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和各种豆类熬制而成。


腊八粥打响了春节美食的头阵,饺子、年糕和元宵则是人们在春节期间最为惦念和常见的。


饺子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美食,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尤其在北方,饺子是年夜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佳肴。



饺子是春节不可或缺的佳肴(图自图虫网)


饺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因为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子”为“子时”,“饺”与“交”谐音,吃饺子取“更岁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时刻的“喜庆团圆”之意。


年糕最早是用来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的,后来才逐渐发展成为春节传统美食。春节吃年糕,属于南北同风不同味: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等吃法。


如今,年糕已经衍变出许多色彩丰富、形状各异的新年美食。例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


元宵,是元宵节这一日的节日美食。元宵的用面除江南米面外,还有高梁面、黄米面、 荞麦面等;馅则有桂花白糖、山渣白糖、什锦、豆沙、枣泥等;形制上,或大若核桃,或有小如黄豆的“百子汤圆”,还有实心圆子和薄皮的“碌皮汤圆”。



各地制作的元宵风味各异(图自图虫网)


各地制作的种种元宵,虽然风味各异,但均意味着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团团圆圆,深受人们的喜爱。


各地特色


饮食是绽放在舌尖上的文化,浓缩着不同地域的地理特点、人文风俗以及性格习惯。


老北京的年夜饭是少不了“肉”的,一般家庭大年三十都要做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子、元宝肉、酱豆腐肉等菜肴。芥末菜、炒酱瓜丁、豆豉豆腐、豆儿酱则是每家过年必备的四样小菜。



年夜饭总少不了各种肉类美食(图自图虫网)


山西人大年初一早上有“吃头脑”的习俗,这是一种用黄芪、羊肉、山药、黄酒等制成的滋补食品。晋中地区的春节餐桌上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蒸碗,又称“合碗子”,味道极佳,有酱梅肉蒸碗、烧肉蒸碗、大肉蒸碗、小酥肉蒸碗、丸子蒸碗等。


吃黄豆芽是上海人过春节的一个特色习俗。黄豆芽因形似如意,也称“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用蚕豆泡发的发芽菜,谐音“发财”。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一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腊肉、腊肠是四川的标志性美食(图自图虫网)


切几斤猪肉,绞成泥状,灌入肠衣,挂在通风处晾晒,直至干燥发硬……每逢春节临近,四川的城市、乡村,平房、高楼,总能看到晾晒如林的腊肉和腊肠。做一条鱼、炒一盘回锅肉、蒸几节香肠,浓浓的四川年味儿就出来了。


除夕之夜,福建漳州地区的人们要全家“围炉”,即全家人围坐在火炉或者火锅旁吃年夜饭。这一餐格外丰盛,一般都会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寓意为年寿长久的韭菜,以及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汤圆、年糕。漳州人春节第一餐喜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期盼生活日日红火。


不管人在天南海北,味蕾的盛宴里,只有家里的饭菜最香。家的气息,食的味道,是年的情感,是新一年的旅程,承载过去,照亮未来。

 

 

来源: 人民网 中国网 新华社

了解更多热门资讯可以点我访问

南京学习在线——专注社区教育的公共平台